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学生用药安全科普知识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学生用药安全科普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如何安全用药?
是药三分毒,用药不当可能会让治病的良药变成有害健康的毒药。儿童安全用药必须做到以下关键几点:1)避免选用对儿童有潜在伤害的药物,如发热可选择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而不是阿司匹林。2)使用正确的剂量。非义务专业人员应按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或医嘱剂量用药,正确量取剂量也同样重要。3)用药方法正确。同样应是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交待的方法用药,比如泡腾片应是用水溶解后服用而不是直接吞服。
1、能口服不输液,能口服不肌注,肌注也会造成臀部神经损伤,肌注在诊所或者乡下卫生室很流行。
2、能口服尽量不用肛塞,频繁呕吐和急救除外,无法一时建立静脉通路。
3、不滥用灌肠方法来治疗,灌肠给药的药物理化性质不清楚,容易肠粘膜损伤,容易交叉感染。
4、儿童药物尽可能选择专门生产儿童药物的药品,不滥用成人药物,大于12岁可以考虑成人药物。
5、别滥用抗生素,没有细菌感染依据情况下,比如病毒性感冒就别因为体温不退而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万能,只对细菌有效。
6、别滥用复方药物,因为一种复方药物有好多成分,容易和其他药物口服发生剂量叠加和相互作用。
7、别代购别人以为效果很好的药物,有些是儿童危禁成分,除非您又懂外文有懂医药。
8、尽量选择口感好的药物,因为没有好的口感,宝宝就没有依从性,就没有临床疗效可讲。
一、严格遵守儿童用药的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心挑选药物 选择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心挑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尽可能少用或不用。
2.根据儿童特点,选择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为首选,但要注意牛奶、果汁等的影响。肌注给药要考虑注射部位的吸收状况,避免局部结块、坏死。静脉注射虽然吸收完全,但易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栓剂和灌肠剂对儿童较安全,但品种较少。儿童不宜使用含有刺激性较大的品种。
3.根据儿童不同阶段,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儿童用药,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用药剂量应严格掌握,随着年龄增长,用药剂量应相应增加。目前儿童剂量的计算方法有年龄折算法,体重折算法,体表面积折算法等。
4.根据儿童生理特点,注意给药方法 根据儿童年龄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方法,特别是口服给药要防止呕吐,不能硬灌。
5.严密观察儿童用药反应,防止产生不良反应 儿童应激能力差,较敏感,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含吡唑酮类的复方制剂(如氨非咖片、氨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儿童使用易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滥用或过量长期使用维生素也会产生毒副反应。
2、家长不可盲目给药:儿童用药种类和剂量要求严格,家长一定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
3、保健药品谨慎给:像钙片,益生菌之类随处可买到,但并不能当零食吃的,也不可长期吃。
用药安全第一个要素是必须遵医嘱。在我国还没有正式划分儿童药和成人药,所以大部分药都是成人药,但遇到给儿童使用的时候,我们的标准就是自动减半。
要区分处方药跟非处方药,但是这药是非处方药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看好说明书,看药的成分是否有孩子过敏的成分,用量是多少的等细项。
但孩子生病比较严重的时候,一定要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而不是擅自地使用自以为合适的药。特别是处方药,一定要按医嘱服用。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会有一种做法,让孩子吃完医生开的药方的后,就会擅自的买对应的药,继续给孩子吃,一直到自以为孩子已经好了才会停药,这种做法错误的。
儿童用药如何计算的,有知道的吗,求指教?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药物的作用效应与安全,剂量越大,体内浓度越大,产生的效应越强,但剂量太大,易产生不良反应。而剂量太小,则不能产生治疗效果。因此,给予儿童准确的药物剂量是儿科安全、有效用药的关键之一。
儿童的用药剂量一般根据年龄按成人剂量折算,对于毒性较大的药物,应按体重计算或体表面积计算:
1、根据年龄折算成人剂量
新生儿:1/10~1/8
6个月:1/8~1/6
1岁:1/6~1/4
4岁:1/3
8岁:1/2
12岁:2/3
儿童还可按年龄用以下公式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更需准确。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1、按体重计算: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可算出每日或每次需要量: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橙子╳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需连续应用数日的药,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都按每日剂量计算,再分2~3次服用;临时对症治疗用药,如退热药,催眠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算。患儿体重应以实际测得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经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此方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为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²)=体重(kg)╳0.035+0.1;如果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²)=〔体重(kg)-30〕╳0.02+1.05。
3、按年龄计算:剂量幅度大、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等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从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剂量(kg)/50,次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故不常用。
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计算的剂量,还必须与患儿具体情况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药物用量,如新生儿或小婴儿肾功能较差,一般剂量偏小。但对新生儿耐受较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则可适当增大用量。
儿童用药需谨慎,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不同,建议家属不要盲目自己用药,建议咨询医生,安全用药。ZXY
欢迎阅读悟空问答,我是儿科药师梅贰康,专注于儿童用药安全科普多年,我对药品和育儿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下面我将从体重计算法、年龄计算法和体表面积计算法,聊聊儿童用药剂量换算的这个话题。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药物代谢水平上,和成年人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药物清除率低,药物中毒的风险更大,因此儿童用药剂量较成年人更需准确。
用药剂量应该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儿童剂量或体表面积计算。如果药品说明书中儿童剂量没有确定,可参考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或从儿科权威书籍,比如中国国家处方集、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英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WHO儿童处方集、实用儿科学、马丁代尔大药典、文献等寻找剂量依据。
如果还是找不到依据的话,那就只能参考成人剂量,根据儿童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来进行计算:
1、按照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70kg。
2、按照年龄计算,1岁以内儿童剂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1岁以上儿童剂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
3、按照体表面积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1.73。
参考文献: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小学生用药安全科普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学生用药安全科普知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