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里达工厂驶向绿色征途浅谈宝马电动化的“功守道”
跃入未来,一场绿色征途序幕缓缓打开,嗅觉敏锐的当局者们清晰意识到新时代竞争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全球顶级品牌,在中国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全力以赴全面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宝马体现出最高级的重视。顺应新能源时代电动化、智能化等主流趋势,宝马不仅用独到眼光展望未来行业发展,并向大家绘制一张蓝图,传递出Allin电动化的决心。
未来已至,始于当下,无论是燃油车亦或是新能源车,宝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向消费者交付高品质的豪华产品。电动时代,一款新能源车的生产制造、工艺打磨、电池安全尤为重要,“精益、绿色、数字化”的BMWiFACTORY生产战略便是基于宝马电动化转型应运而生,让我们走进这一战略的最新例证——里达工厂,一览宝马电动车的从0到1。
聚焦“精益”,“大本营”里达工厂的愿景
宝马在电动化转型进程中不止一次提及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更是强调:“中国之动向,将引领世界之方向”。回首过往,宝马一直重视中国市场,推出的产品也非常符合国人需求,面向新世代,宝马再次展现出其在电动化、数字化领域的雄厚实力与技术储备,其中必须要提的便是BMWiFACTORY战略。
为实现全球生产网络一体化的愿景,也为电动时代的生产网络转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BMWiFACTORY生产战略应运而生。“精益”二字是BMWiFACTORY战略的核心之一,在笔者理解中,宝马认为未来豪华新能源车市场,除了比拼智能化、科技水平外,整车制造的规范化、精密度也非常重要。2022年6月,沈阳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里达工厂)落成投产,这被看作是BMWiFACTORY战略关键一环,全新宝马i3(参数丨图片)便是出自该工厂。
根据宝马官方介绍,在里达工厂车身车间的缝隙检测工位,精整线人机协作机器人(MRK)通过拍照,对比检测每一道缝隙的宽窄,其精确度达到正负0.03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五分之一。而综合测量中心(CMP)是BMWiFACTORY战略中“精益”的又一个典范,它是宝马全球首个优化的技术中心,整合了所有测量分析和方案,汇集了来自不同技术领域的质量数据、先进设备和质量专家,用于深入测试、分析和快速解决问题。高科技几何光学测量系统GOM对白车身的检测更高效(减少3-4小时),更全面、更准确,让产品在交付到客户手中之前,保证每一步都达到精益求精。
举个例子,钟表历史中,秉承精工态度的瑞士钟表被看作是始祖般存在,同时也是精匠精神的完美释义。瑞士手表零件制造过程中的精密加工步骤是行业典范,加工过程通常包括化学蚀刻、电解加工、激光加工等,纳米级制造工艺和追求创新、稳定的精神是瑞士手表工业得以持续发展和繁荣的关键。
同样的,宝马布局电动化战略中,产品的制造工艺、质量将成为其在市场终端的招牌,宝马贯穿全价值链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将保证每一款交付给用户的下线车辆足够高品质、足够豪华。
里达工厂誓做绿色宝马坚实后盾
笔者注意到,在向外界介绍里达工厂时,宝马官方以“用绿色生产方式制造绿色的汽车”总结出里达工厂的与众不同。据介绍,里达工厂通过应用行业领先的绿色生产设备、循环工艺和100%可再生能源电力,实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排放。
减少碳足迹,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和行动,宝马是中国市场第一家倡导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的汽车制造企业,笔者了解到,从2023年中期开始,出自里达工厂的量产车型将逐步使用河钢的低碳汽车用钢,相较于传统钢材,这些低碳汽车用钢的生产过程将少产生10%至30%的二氧化碳。
而在行业内颇受关注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问题上,宝马也积极行动布局,根据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将达到137.4GWh,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将达到96万吨。宝马与华友循环实现了国产电动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将退役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充分发挥。
让绿色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式,宝马不遗余力,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典范企业。
“工业元宇宙”照进现实,宝马对于数字化情感的思考
随着“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概念的升温发展,数字化智能制造成为各车企布局方向,里达工厂和宝马未来电动车便是数字化智造的代名词。里达工厂是宝马集团第一家从设计之初就完全在虚拟环境规划模拟的工厂,从厂区规划到建筑设计,全部通过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模拟,构建了真正的“工业元宇宙。
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这里拥有约100种人工智能应用,里达工厂还配备了占地约350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整座工厂更是全面覆盖了千兆5G网络,满足增强现实(AR)、实时视频传输等技术的带宽需求。在里达工厂的总装车间,控制中心与设备之间每分钟多达60万次数据交互,实现了预防性维护,保证高质量生产,根据宝马官方介绍,得益于数字化,宝马的生产效率每年可提高约5%。
里达工厂整合了BMWiFACTORY战略中“数字化”的全部要素,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到算法,里达工厂均进行了广泛应用,该工厂用工业物联网连接起每一件产品、每一个流程和每一位员工,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字化生产。
产品层面上,刚刚完成亚洲首发的BMWDee数字概念车被称作用户的数码伙伴,宝马先进平视显示系统和混合现实交互界面共同组成了BMWDee数字概念车的中央控制系统,用户可以在五个层级中自行选择相应的数字化体验与内容,让车辆成为进入元宇宙的入口。BMWDee数字概念车搭载的创新技术全景视域桥,可通过投影将信息覆盖整个挡风玻璃的宽度,拥有沉浸式交互体验的新技术令大家期待万分。
更令人心之向往的是宝马对于数字化的幻想,一切都基于情感而生,宝马认为,数字化产物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前沿科技,而是赋予拟人化情感,从而实现“人车合一”交互,汽车的智能化并不是将汽车转向数码产品方向发展,而是从用户场景出发,所以我们在BMWDee数字概念车上看到的更多是融入环境和表达情绪的载体。宝马对于数字化的理解与实践将逐步融入到量产车中,以BMWDee数字概念车为基准的“新世代”车型有望在2025年从里达工厂驶向千家万户。
总结:宝马集团满电出发的后盾源自其先进、绿色、智能的生产制造能力,我们相信,拥有百年华丽历史的宝马将会在新时代下绽放、出彩,积极拥抱产品变革的宝马,必将为中国市场和全球车市带来更多脱胎换骨、耳目一新的科技与高质量产品。
宝马攻坚电动化,盈利投资两手抓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玉超
豪华汽车品牌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边,芯片短缺,供应链断裂,加之智能电动化的技术变革,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边,新技术、新品牌层出不穷,后浪翻涌,每个人都想将目标瞄向“第一名”。
然而,对于已经领先了百年的品牌们而言,地位仍然难以撼动。2022年面临诸多挑战,宝马集团依然凭借强大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多项财务指标达到预期水平。
近日,宝马集团公布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集团全年总营收超1426亿欧元,同比增长28.2%;汽车产品总销量接近240万辆。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总结称:“2022年,宝马集团取得成功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支强大且充满激情的团队,以及令人向往的产品阵容。正是这两个关键因素让我们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始终保持从容不迫。事实证明,唯有充满勇气、持之以恒,并懂得融合变通,才能积极应对挑战,笃定前行。“
当下,电动化成为悬在每家跨国企业头顶的紧箍咒,宝马也不例外。2022年,宝马集团在电动化业务上表现出色,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07.7%,占集团全球年度总销量的9%。
朝着电动化、数字化和循环永续的方向笃定前行,宝马集团预计在2030年之前,纯电动车型将占据集团全球年度交付量的50%以上,并有望在全球市场累计交付超过1000万辆纯电动车。
为实现这一目标,宝马正在不遗余力地在相关领域进行投资。2022年,宝马集团研发投入超过66亿欧元,同比增长5.2%,主要用于新车型以及第六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技术的研发,还有数字化领域的开拓,特别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方面。
在汽车行业不确定性最大的时代,宝马迎来了高光时刻,并翻开了新的一页。
目标超千万,宝马全力以赴电动化
2022年,在为宝马集团贡献了接近33%销量的“第二故乡”,宝马以一款电动车型压轴收官。
12月9日,创新纯电动BMW i7在中国市场上市,这是宝马集团为中国带来的第5款纯电动产品,也是宝马集团纯电动产品阵列的旗舰和该细分市场的领航者。随着创新纯电动BMW i7的到来,真正了开启大型豪华车的电动时代。目前,宝马已为中国市场提供了五款纯电动车型,包括:BMW i3、BMW i4、 BMW i7、BMW iX和BMW iX3。
随着产品阵容的持续扩充,2022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交付约79.2万辆BMW和MINI汽车,其中纯电动车型表现抢眼,同比增长91.6%。
中国市场电动化的蓬勃发展只是全球的一个缩影。在宝马集团的全球计划中,2023年,纯电动车仍将是销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望实现较高的两位数增长。
产品方面,宝马接下来将陆续发布创新纯电动BMW i5、创新纯电动BMW iX2以及创新纯电动BMW i5旅行车。加上现有纯电动车型,宝马纯电产品将几乎覆盖所有的主要细分市场。预计三年内(截至2026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将占到集团全球年度销量的三分之一。
同时,宝马集团旗下MINI、劳斯莱斯、以及BMW Motorrad都市出行系列都在实施电动化。未来10年内,MINI和劳斯莱斯都将成为纯电动品牌。劳斯莱斯首款纯电动车Rolls-Royce Spectre将在今年年内开启交付;2030年,劳斯莱斯旗下车型将全部为纯电车型。
齐普策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要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就需要在所有方面都保持高效率,并做好平衡。这不仅仅针对BMW品牌,MINI品牌和更高端的劳斯莱斯品牌也是一样。我们是两条腿走路,全方位出击。”
宝马的钱投在哪里了?
中国市场是宝马全球的风向标。
2022年6月23日,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该项目以150亿元人民币的总投资创下宝马在华历史上单项投资之最。
而里达工厂践行的BMW iFACTORY生产战略,正是宝马对于未来汽车生产的总体规划,也是电动智能时代全新生产理念。
财报显示,2022年宝马集团在工厂、设备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支出为77.9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74.3亿元),同比增长55.4%,其中包括宝马集团在全球多个新建及升级项目,比如兴建全新的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大规模升级位于德国、墨西哥和美国的现有工厂。接下来,宝马在全球的30多家工厂都将遵循BMW iFACTORY生产战略进行转型升级。
今年年初的2023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宝马发布了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展示了数字化体验与纯粹驾驶乐趣的融合,令消费者对宝马下一阶段电动化进程的引领者——新世代车型充满遐想。
财报年会上,宝马同时首次揭秘了新世代车型的产品规划,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随后24个月内至少投产6款车型,包括一款运动型多功能车(SAV)和一款BMW 3系所在细分市场的纯电轿车。
新世代车型将基于完全为纯电动车设计的架构和全新的设计语言,并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全新的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概念;二是全新开发的、具有高性能和显著效率提升的电驱和电池系统;三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永续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在电池和电驱技术方面,新世代车型将采用宝马的第六代eDrive电力驱动系统和新一代锂离子电芯,在总体成本降低50%的同时,实现能量密度提升超过20%、续航里程提升30%、充电速度提升多达30%。
为此,2022年,宝马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企业签订超过百亿欧元的电芯合同。去年11月,华晨宝马还宣布启动全新动力电池项目,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的本土生产实力,投资总额约为100亿元人民币。
“历经考验的雄厚实力、面向未来的创新科技和2025年投产的新世代车型将奠定我们持续成功的基础。”巨大基础设施、研发和合作的投入之下,齐普策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源于宝马扎实的生产和产品战略,这也是我们多年持续投资的自然结果。”
财报显示,宝马汽车部门的自由现金流达到110.71亿欧元,超过了宝马此前预测至少100亿欧元的规模。对于2023财年,宝马预计资本支出率将达到6%左右,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将有利于宝马在未来的市场变化占得先机。
此外,截至2022年底,宝马集团全球员工总数达14.9万人,除了来自华晨宝马近26000名员工并入宝马集团之外,研发、IT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员工数也均有增加。
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宝马集团为迎接汽车行业电动智能时代的到来已经做足了充分准备。
宝马集团负责财务的董事彼得博士表示:“宝马集团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转型的同时保持了盈利能力。我们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特别是电动车型和大型豪华车,使这一切成为可能。良好的现金流很好地支持了我们的研发和创新。宝马集团将一如既往地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笃定前行。”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全力以赴电动化,再树豪华纯电动中型运动轿车绿色典范
(沈阳)2月20日,一辆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驶下铁西工厂里达厂区生产线,这是华晨宝马第500万辆车下线的历史时刻,同时宝马也宣布该款车型正式在中国上市,建议零售价区间为38.39万元-41.39万元。
站在这一新起点上,宝马集团将加速电动化进程。2023年,宝马集团将为中国市场呈现11款纯电动产品,并预计在几乎所有核心细分市场提供至少一款纯电动车型。2025年,宝马集团预计在全球累计交付200万辆纯电动车,并将迎来具有全新构架的BMW“新世代”车型(DIE NEUE KLASSE)。到2030年,宝马集团50%的销量将来自纯电动车型,电动车累计销量将达1000万辆。
全新纯电动BMW i3自上市以来,一直以出色的电动性能和产品实力引领豪华纯电动中型运动轿车细分市场发展。此次推出的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车型不仅提升了车辆的电动性能,扩充了BMW i3家族产品阵容,还为宝马2023年在华电动化攻势奠定了成功基调,奏响了电动化发展序曲。
以领先的电动化技术,为中国用户提供电动驾趣新选择
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搭载了宝马集团最新的第五代BMW eDrive电驱技术,配备了励磁同步电机,保证车辆在全速段均可迸发峰值扭矩。新车最高输出功率达250千瓦,峰值扭矩430牛·米,零至百公里加速仅需5.6秒。动力电池方面,新车配备了电量为79.1千瓦时的高镍三元锂电池组,在CLTC标准下续航里程最高可达592公里。
充沛动力之外,为给用户带来极具运动感的电动驾趣,全新纯电动BMW i3?eDrive40L的前后悬架均采用HRS液压回弹减震技术,且后轴标配自适应空气悬架,令车辆在颠簸路况下拥有良好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车辆底盘还配备了前、后防倾杆,发动机舱内配备前避震顶端拉杆,大大强化了车身刚性。再结合DSC动态稳定系统、ARB防滑稳定控制单元,保证了车辆在过弯时仍拥有极佳的操控性能和过弯稳定性。
在数字交互方面,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搭载第8代操作系统的BMW iDrive,配备一体式悬浮曲面屏,该屏幕集成了12.3英寸的数字仪表盘和14.9英寸的触控显示屏,并面向驾驶员微微倾斜,生动演绎了以驾驶员为导向的内饰设计理念,还为用户带来了极佳的数字化感官体验。
此外,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还在智能驾驶、豪华舒适等多个维度展现不凡实力,为用户提供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ro、BMW电动车声浪模拟、Harman/Kardon高端音响系统等十大亮点配置,并标配无钥匙进入、三区自动空调等高净值配置,带来运动、安全、情感化的电动驾驶乐趣。
以面向未来的BMW iFACTORY生产战略,打造全价值链可持续的高品质产品
BMW iFACTORY生产战略是宝马对应全球生产网络化的一体化愿景,也是实现全品牌、全车系电动化转型而构建起的面向未来的生产体系。这一战略聚焦于精益、绿色、数字化三个方面,将推动智能制造业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愿景。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完美契合BMW iFACTORY生产战略,所有工厂均可灵活投产纯电、插电及燃油车型,迅捷响应中国电动车需求的快速增长。去年六月开业的沈阳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铁西工厂里达厂区)就是BMW iFACTORY的最新例证,而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便是在这里投产。
作为宝马集团第一座从一开始就完全在虚拟环境进行规划和模拟的工厂,铁西工厂里达厂区整合了BMW iFACTORY战略中“数字化”的全部要素。以数字化技术赋能生产,5G通讯、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铁西工厂里达厂区无处不在,仅人工智能应用就超过100项。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算法的广泛使用,将决策从“经验驱动”转换为“数据驱动”。比如在铁西工厂里达厂区的涂装车间,一套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系统负责对每辆车的喷漆表面进行拍照和分析,在100秒内可拍摄10万张照片。通过机器学习,该系统如同拥有了“火眼金睛”,能够越来越智能地识别漆面的微小瑕疵,最终为用户带来车漆靓丽无暇的全新纯电动BMW i3。
而通过沈阳生产基地“精益”的驱动,全新纯电动BMW i3的生产效率、生产灵活性和精确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作为宝马全球首个整合了所有测量分析和方案优化的技术中心,位于铁西工厂里达厂区的综合测量中心(CMP)堪称BMW iFACTORY战略中“精益”的典范。分析中心里设有高科技几何光学测量系统(GOM),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白车身测试与整车测量两种功能合二为一,以确保交付给客户的产品品质如一。
宝马集团还致力于以循环永续的方式生产汽车。全新纯电动BMW i3全生命周期均实现碳减排。从生产设计之初,全新纯电动BMW i3就贯彻可持续理念。它的驱动单元采用励磁同步电机,不使用稀土材料,降低了对稀有金属资源的依赖。在生产环节中,不仅所有零部件均使用安全无污染的原材料,并且全部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且仍不断优化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循环能力。宝马还通过电动卡车短驳、铁路海运等低碳整车联运、绿色仓储等方案,打造绿色物流体系。此外,宝马还与华友循环实现了国产电动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将退役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铁西工厂里达厂区还配备了“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用于监测、分析能源消耗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调整。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在铁西工厂里达厂区的下线,再一次诠释了“绿色工厂打造绿色车辆”这一先锋范式。
全新纯电动BMW i3是BMW iFACTORY生产战略下智能制造的最新代表,同时,也展现了沈阳生产基地在研发、采购、生产(EMT)机制下统一协作、快速决策的高效举措。2018年,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在沈阳建成投产,作为宝马集团全球首个生产BMW第五代动力电池的工厂,通过将研发、采购、生产整合在一起,宝马集团沈阳生产基地已建立起完整的电池能力中心。全新纯电动BMW i3作为一款中国专属车型,得益于EMT机制的一体化优势,从产品设计研发之初便可以深耕本土需求,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
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建议零售价:
车型 建议零售价
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曜夜套装 383,900元
全新纯电动BMW i3 eDrive40L曜夜运动套装 413,900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环球汽车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2进博会:宝马以纯电产品阵容亮相 加速电动化转型决心
易车讯?11月4日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作为连续5年参展的跨国企业,宝马今年以纯电产品阵容亮相,包括了:创新BMW iX、创新BMW i4以及BMW全球首款纯电动豪华旗舰轿车——创新BMW i7,展现了宝马加速电动化转型的决心和成果。
作为德企代表团成员之一,随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的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进博会展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姿态,对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宝马集团很自豪能够为两国之间的成功合作贡献力量。创新和贸易是经济发展的纽带,中德在强化双边关系、推动务实合作方面有着巨大潜力,相信这种伙伴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和深化,期待未来有更多合作机遇。”
其中BMW iFACTORY展示区也是今年宝马展台的一大亮点,作为宝马集团面向未来的生产战略,BMW iFACTORY从“精益、绿色、数字化”三方面树立汽车生产的新标杆。目前,BMW iFACTORY已落地沈阳生产基地,宝马将持续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今年在中国市场呈现5款纯电动车型:创新 BMW iX、创新?BMW i4、BMW iX3、全新BMW i3以及创新BMW i7。今年前9个月,宝马集团在中国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65%,保持强劲势头。
关于BMW iFACTORY
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将面向未来的BMW iFACTORY生产战略在欧洲和中国市场同步推进。6月23日,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简称: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这是宝马集团在全球第一座已经完工并投产的BMW iFACTORY。该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人民币,是宝马对中国市场有史以来的最大单笔投资,再次践行宝马集团“家在中国“的承诺。
BMW iFACTORY是宝马集团对于未来汽车生产的总体规划,它确定了集团工厂和生产技术的未来方向,从“精益、绿色、数字化”三方面树立汽车生产的新标杆。里达工厂可谓是iFACTORY生产战略的最佳范例,它以电动出行为导向,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虚拟化技术,并强调以可持续的方式制造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宝马集团旗下创新孵化机构“宝马初创车库”再度参展进博会,倡导创新领域的开放与合作。在“创新孵化专区”,今年宝马初创车库负责的汽车板块展台面积扩展到200平米,共有17家来自德国、美国、瑞士、以色列、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的初创企业带来精彩展示,技术应用领域涵盖自动驾驶、电动化出行、未来计算及智能制造等。
“宝马初创车库”是由宝马集团在2015年成立。在中国,“宝马初创车库”通过系统的甄选和孵化工作,为中国初创公司提供汽车行业顶级的开发平台和一流的全球资源,助推创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带电”狂飙2023 宝马持续成功的“利矛”与“坚盾”
在宝马集团于2022年取得了出众成绩的情况下,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2023年财报会上率先强调的却是:“宝马集团正在全力以赴向电动化、数字化以及循环永续的方向前进。”展现出宝马集团续写成功篇章的态度。为了更好实现这一目标,宝马集团也展示了早已精心准备好的“利矛”与“坚盾”。
图注: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利矛:深化布局市场 新世代车型开启新时代
在财报会上,宝马集团明确表示:2023年,纯电动车仍将是销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望实现较高的两位数增长。到2030年之前,集团全球年度销量的50%以上将是纯电动车型。要知道,宝马集团在2022年刚刚实现全球市场共交付超过21.5万辆纯电动车,同比增长超过一倍的佳绩。如果想要短时间内实现最新的销量目标,也就意味着在全力以赴电动化时需要一柄“利矛”来深化市场布局,新世代车型便是这柄“利矛”。
图注: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
因此,在2023财报会上,宝马集团首次揭秘新世代车型产品规划——2025年新世代车型投产,会首先在宝马核心市场发力,随后24个月内将投产至少6款车型。新世代车型的到来标志着宝马的电动化进程开启了第三阶段,也将让新世代车型成为宝马集团全力以赴电动化的中流砥柱,以此在“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三个战略方向为宝马树立新的标杆。
对于新世代车型产品规划的发布,齐普策表示:“历经考验的雄厚实力、面向未来的创新科技和2025年投产的新世代车型将奠定我们持续成功的基础。”
图注: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
据悉,宝马新世代车型将基于完全为纯电动车设计的架构和全新的设计语言,并具备三大特点。首先,拥有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全新的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概念。在数字化体验方面,宝马通过年初发布的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BMW i Vision Dee)展示了新世代车型对于人机交互的愿景。
图注:新世代车型将采用新一代锂离子电芯
其次,搭载全新开发的、具有高性能和显著效率提升的电驱和电池系统。据目前消息,新世代车型将采用宝马的第六代eDrive电力驱动系统和新一代锂离子电芯,在总体成本降低50%的同时,实现能量密度提升超过20%、续航里程提升30%、充电速度提升多达30%。为此,宝马在去年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企业签订超过百亿欧元的电芯合同。
最后,该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永续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此前宝马通过BMW i循环概念车(BMW i Vision Circular)已实现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整车所有材料。目前,宝马集团在制造车辆时使用的回收和再利用材料约为30%,通过“优先使用再利用材料”原则,这一比例将提高到50%。
如此出众的产品特性,让新世代车型无疑成为了宝马集团全力以赴电动化进程中最好的“武器”。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随着更多充满吸引力、拥有创新科技的纯电动车型的推出,宝马集团纯电动车型销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年,我们将为中国客户呈现11款纯电动产品,并积极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动出行生态系统:从供应链到生产、销售和客户服务。宝马正在各个领域全力以赴电动化。“
图注:中国市场在售的五款纯电动BMW车型
对于新世代车型将率先于主力市场发力,齐普策也做出了解释:“即便是MINI这样的紧凑车型,也是豪华紧凑车型细分市场。而在高端和超豪华细分市场当中,我们的劳斯莱斯品牌也推出了纯电动车。我们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覆盖所有的市场。宝马集团不会偏废于任何一个细分市场,不会忽略任何一个客户群体,这样才有机会继续保持增长,从而达到我们的业务预期。”对于市场的深刻布局,也将让宝马集团在电动化之路上抢占先机,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坚盾:盈利是前提 技术先行是核心
新世代车型是宝马集团未来征战市场的利器,但对于电动化发展齐普策也强调:“这是关于稳定和平衡的发展,我们要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就需要在所有方面都保持高效率,并做好平衡。”因此宝马集团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也以盈利与技术先行化作“坚盾”,去杜绝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危机。
图注:BMW iFACTORY生产战略已在沈阳生产基地实施
众所周知,宝马集团在2022年以239.96万辆的销量,稳居“BBA”之首;同时实现营收超14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451.87亿元),同比增长28.2%。出众的盈利表现,也让宝马集团具备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对此,齐普策也表示:“电动车的发展要有盈利才能持续,如果一个车企不能保持盈利,那就说明这个企业存在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今年,我们的利润率目标定在8%到10%的区间,与去年相比是上升的。”因此,稳步提升的盈利能力,便是宝马集团全力以赴电动化最坚强的盾牌之一。
当然,盈利能力更多的是稳,那么又该如何稳中求进?自然是技术先行,对此宝马多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额的研发投入,以此形成持续领先的技术优势,为新世代车型进一步赋能。
比如在中国,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的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简称:里达工厂)具备极高的生产灵活性,拥有面向电动化的生产体系,最高可实现100%的电动车生产能力;纯电动BMW i3就在里达工厂生产。去年11月,宝马还宣布沈阳生产基地将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的大规模扩建,由华晨宝马投资,投资总额约为100亿元人民币。接下来,宝马在全球的30多家工厂都将遵循BMW iFACTORY生产战略进行转型升级。
图注:BMW iFACTORY生产战略已在沈阳生产基地实施
甚至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宝马目前在中国有约3,200名员工从事创新相关的工作(研发+IT),包括研发、数字化、电动化等领域,这不仅助力中国本土创新技术发展,还赋能宝马集团其他地区市场。
对此,齐普策表示:“我们不仅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还助力全球其他市场数字化创新发展。如今,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创新源,中国正为全世界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而正是宝马集团这种不计成本进行研发投入的态度,也从技术层面为宝马新世代车型提供了一面“坚盾”。
写到最后:
新能源之路,所有车企必须全力以赴。但在当下大部分车企纷纷追求销量之际,宝马集团始终在“利矛”与“坚盾”之间寻找着平衡。尤其是随着2023年财报会上,宝马展现出全力以赴电动化的态度之时,也以新世代车型规划向全行业展现了锋芒。相对应,宝马集团保持利润稳步上升的目标,以及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更是足以称之为从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优秀样本。也正是这种对于平衡的追求,才让宝马集团在全力以赴电动化的同时,仍能在守正和创新上始终保持着稳定且快速的发展。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选车网choose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